Monday, November 22, 2010

第16章,''雪邦2''

第二次私人租借SEPANG赛道体验。


我们下SEPANG是当天去当天回的,这次私人SEPANG租场时间是1P.M到3P.M。
非常幸运的是3点半才下雨。
如果当天下雨的话,不好意思,我选择不下场,毕竟没有冒险的必要。
我们不是专业的车队,没有专业工具,没有湿胎后备,态度还是保守比较好。



SEPANG给我的感觉~
虽然事隔才半年...可是第1次和第2次的感觉都不一样。

第1次,对于国际标准的赛道有一定的期待,期许,期望。
当时下场的感觉很陌生,很扩大,很崎岖(其实SEPANG赛道有上下山的。看不出来而已!)
而且第1次才跑不到40公里,就是说6~7圈左右而已(1圈赛道5.4KM)
圈数太少,骑术根本不算进展很多。

这次是我的第2次赛道体验,其实我一直还在迷惑到底我是赛道型还是远航型的骑士
所以我想借着这次的机会,来确定我的类型。

1天来回SEPANG大约600公里,我是远航型吗??
跑2个小时的SEPANG大约100公里,我是赛道型吗?

在选择时候或许我还是偏向远航,矛盾的又对赛道产生一些兴趣。
当然这都是我这次的目的,结果还是一样的证明不了什么...或许形容是一种悲哀呀!

在SEPANG轮胎很重要,所以我在下场之前就换了前后轮胎ANGEL ST系列
前后用了一千大洋左右,胎压在街道上都标准的前32后34~36

下场前的报告
.
轮胎
第1次SEPANG我尝试前29后29(ER6原装胎)
这次第2次SEPANG,我尝试前30.4后也是30.4

(事后再测从30.4膨胀到34.5遇热膨胀)
,
DAMPER
第1次SEPANG,我尝试最硬24度
这次第2次,我尝试下一些了,选择20度就好

悬吊系统
第1次SEPANG,我尝试最高7度
这次第2次,尝试下一级..6度

刹车系统
第1和第2次都用着同样的BRAKE皮(这很明显我摩托是走HIGHWAY居多)

冷却系统
第1次...COOLANT是原厂,当时有加了水柜罩
第2次...COOLANT用了3个月,下场时候..拆了水柜罩

链油
第1次,CHIAN TUBE雪泡型,油性
第2次,MOTUL.红瓶,透明粘性

装备
第1次,是护脚+牛仔裤

第2次,SEPANG改LAW了...
没有FULL SUIT最少都要防摔裤子是最基本的(里面内建少许防摔壳或防摔棉的裤子)
所以大家要注意哦,真的有检查的(护脚+牛仔裤不可以入场了)

下场中的报告

TURN.1看到CBR600滑出线入草堆,俗称LOW SIDE
出事原因,明显是入弯时候开油,为了得到更美的角度接TURN.2

TURN.9是明显的上山,这在前方的R1,看他出线,人没事。
虽然我没有加以理会,不过短时间就可以把我抛离。

TURN.11看到BUSA出线,停在沙堆中...
这个沙堆非常深,轮胎通常都是陷下去沙堆很难平衡。

TURN.13,这个是我出线,我放弃入弯,放弃抓回角度,选择刹车。
很幸运的是这个出线是油粕路,出线也没事,无需休息,可马上再继续进行练习。
(出线的话SEPANG有3种状况,沙堆,草皮,油粕路)

TURN.14,这是著名的Critical Point(就是玩AE86山路可以过水沟的意思)
我蛮喜欢的,因为只要速度对,感觉对,路线对,一出弯就可以拼直线了
做得漂亮的话,会让人非常的顺,很有感觉的一个TURN。

下场后的报告

这次非常不错,因为有很多TRACK BIKE。重要是因为他们都有礼让的精神
在赛道上不会胡来乱找路线,毕竟我不能像他们那么专业,所以有时我这种新手会造成他们的负担。

当然不会无端端跑去向他们指教,因为还不是时候。

简单来说,我还未成气候。
当是时候的时候哦.,需要选择更高马力或更适合赛道的BIKE了。

由于新轮胎明显这次比原装的BT系列好跑很多,而且在短时间急速刹车情况下ANGLE系列给我有很多的信心,反而BT系列在这情况下会产生后轮微甩。

入弯情况ANGLE系列似乎可以让我选择比较顺,而且没感觉到任何压力。
当然原装胎BT系列是偏TOURING设计呀...呵呵呵

这一次抱着有一句话的态度''最成功的人就是犯最少错的人''
一共跑了20圈半,111公里。
明显这次我跑得比上次更小心翼翼的,不求速度,要求自己有漂亮的路线
就是一直练习,一直寻找,一直搜索,一直把路面得到的DATA输入自己的脑子里

比起上次才6~7圈,这次20圈明显是我''精神持久力''有明显增加了。
持久力对练习次数非常重要,练习多了自然错误就会少犯了,对不对呢??
像GAME如此可以选择RESTART毕竟赛道上面,没有得选择RESTART,对不对呢??

对了,赛道BEST LAP时间,不好意思...这次没有算,呵呵。



 
短片
不好意思,只是拍到我8秒而已。
而且是在红旗时候有人出车祸,所以还是放慢比较安全

 照片,就几张







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